Editor choice

【30-40歲打工仔必讀】成年人的理財指南,不能再推遲!

當你踏入 30 歲之後,人生開始唔同:結咗婚、準備買樓、生仔、供車,責任多咗,壓力大咗,錢仲係一樣咁唔夠用。

可能你曾經覺得「等升職先再諗」,但現實係:理財唔等你準備好,啲開支已經排隊等緊你

呢篇文章就係為 30–40 歲嘅香港打工仔而寫,幫你重新規劃成年人的理財路線圖,愈早行,愈穩陣:


🛟 緊急基金:唔止 3 個月,6–12 個月先夠穩陣

年輕時有啲衝動冇所謂,但一有家庭責任,就唔可以手停口停。你要有能力應對:

  • 被裁員
  • 父母或仔女突然病
  • 租約完咗要搬屋

📌 建議:

  • 緊急基金要儲到至少 6–12 個月基本開支
  • 放入高息活期戶口或靈活定期產品
  • 不建議放股票/基金,流動性低+有風險

🏥 保險規劃:保障自己,亦保障家人

30歲後嘅保險唔止買比自己,而係保障你身邊最重要嘅人。

應該要有:

  • 醫療保險(尤其住院 / 手術計劃)
  • 危疾保險(中期癌症、心臟病保障)
  • 意外保障(尤其你有細路)
  • 父母醫療/住院保障(若你係主要照顧者)

📌 小貼士:

  • 檢查現有保單內容,避免重複或冇 cover 重點風險
  • 睇清「保額」夠唔夠,唔係買咗就算
  • 唔好以為公司有 group medical 就等於夠

🏠 租樓 or 買樓?你人生最大開支項目

租樓唔一定蝕,買樓唔一定穩陣。關鍵係:你買唔買得起「你負擔得起」嘅樓?

考慮因素:

  • 每月供樓支出唔應超過月入 40%
  • 首期(最理想有 30%)+印花稅+律師費等
  • 租金會加,但維修費業主負責;買樓係你負責晒
  • 「自住 vs 投資」要分清,唔係人人都要做樓王

📌 小貼士:

  • 試做 Stress Test,模擬加息、冇花紅都頂唔頂到
  • 預留裝修費、入伙雜費、維修金額

🎓 生育/教育開支:真係預早準備好未?

唔係嚇你,根據估算:

養一個小朋友由 BB 至大學,開支接近 HK$400–600萬

如果你計劃生育/已經有小朋友,財務規劃就唔可以「靠到時」:

你要預備:

  • 教育基金(可考慮每月定投 ETF/基金)
  • 補習、興趣班、海外升學等潛在開支
  • 一方停工照顧小朋友後嘅家庭收入 gap

📌 小貼士:

  • 每月分配資金建立「育兒帳戶」
  • 考慮保險附加保障(住院、教育金)

💼 投資策略:轉向穩健、唔再「賭一鋪」

30歲後投資,目標唔再係短炒致富,而係穩定增值+抗通脹。

調整策略:

  • 減少波幅太大資產(Crypto、個股)比重
  • 加入防守型資產(債券基金、REITs)
  • 每月定投+長期持有,唔洗每日睇市
  • 有家庭可考慮人壽保險+投資組合

📌 小貼士:

  • 建立「核心+衛星」投資組合
  • 退休準備越早開始越好(MPF 自選要檢查!)

🎯 總結:你唔理錢,錢就會嚟搞你

30–40歲係財務轉型期,冇咗「唔洗理」呢個選項。

記住:

  • 錢係用嚟買保障+自由,而唔係壓力
  • 買樓、養小朋友都係長期財務 commitment
  • 越早整理,越唔怕未來風浪

📌 建議第一步:用 1 日時間整理你現有財務狀況(保單/貸款/戶口)
👉 然後每月花 1 小時 review+調整,你會慢慢搵返主導權!

GetFromHome – 在家理財效率部
Logo
Compare items
  • Total (0)
Compare